Home | Email Us | Sitemap | Login   

   

Press Release

Title: 路要自己走出来
Date: 04-Jun-2014
Source/Author: 星洲日报

『路要自己走出来』

继昨日走进华小校园聆听副校长和老师对实行融合教育的看法后,《大北马》社区报记者访问了2012年,在槟岛哈密顿国小 (SK Jalan Hamilton,北马首间采纳 Integrated Programme with Inclusive Approach 的国小)毕业的模仿学生——张展烽和父亲张友泽。

张展烽,一位非常努力学习、听话和懂事的14岁少年。天生失明的他,并没有为此而自怨自艾,反而对学习抱持热衷、坚持不懈的态度;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放弃的精神,让他在2年前(2012年)的小六考试中考取全科5A的佳绩,他也用了少于3年的时间,考获了小提琴第八级文凭。

在展烽身上,我看到了一颗坚毅、善良的心;在展烽身后,我也看到了一对永不放弃、默默地在鼓励他、支持他的父母——张友泽和吴枚恦。

成首批进哈密顿国小就读视障生   父子“梦想成真”
“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”,这句话,出自展烽的爸爸张友泽口中,也是他14年来走过的真实经验。

张爸爸受访时说,在展烽6岁之前,他不曾想过可以让孩子进入普通班上课,直到改变观点后,他就开始不停地为展烽作出争取。到了2010年,展峰成为第一批进入哈密顿国小普通班就读的视障学生,这条一步步走出来的路让他们的 “梦想成真”。

笔者设身处地的想,从展烽呱呱落地到今年14岁,从难以接受孩子天生失明到欣然面对,再一步步地陪伴展峰走出自己的路,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。

张友泽说,在展烽出生不久后被医生告知孩子 “失明” 的时候,简直就是晴天霹雳,心中不停地在自问:“为什么?为什么是我?”

坚强的张爸爸并没让悲伤伴随太久,他和妻子吴枚恦很快地就站起来,尽所有的努力去帮助展烽;爸爸负责在外边为展烽寻找学习机会,而妈妈也开始学起 “点字 (Braille)”,在家当起展烽的启蒙老师。

儿子5岁入特教幼儿园
展烽3岁时,张爸爸就像其他家长一样,开始物色幼儿园,希望孩子也有同样的待遇和机会,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。因此,为了让展烽拥有更多学习机会,他们一家在2004年从双溪大年搬来槟岛居住。

他说,搬来槟岛后便开始为展烽寻找学校,结果被告知7岁才能进入大山脚阿尔玛特殊教育(视障)学校,而6岁才能进特教幼儿园。结果,张爸爸也不放弃,在锲而不舍地争取后,展烽成为第一批5岁便可进入特教幼儿园的视障学生。

4岁时说服英语阅读中心教导
他补充,展烽4岁时,他便买了一台点字机给他,由太太在家教导。一年后,他也说服一家英语阅读中心教导展烽,并由太太在旁以点字方式协助。

多年来,张爸爸都在吉打居林工作,间中只有一段时期在槟城工作,但繁忙的工作并没让他放弃为孩子争取应有的权利。他说,有时为了到国外参加 “世界盲人联盟” 大会和往教育局争取融合教育,他就向公司申请假期,年假用完了就申请无薪假。

参加 “国际盲人大会” 后欲 “圆梦”
张爸爸说,在2006年前往吉隆坡参加 “国际盲人大会” 后,他就开始了要为展烽争取融合教育、进入普通班学习的 “梦”。

“当年,许多先进国都已实行融合教育,甚至一些较落后的国家,在设备未完善的情况下也愿意让特殊需要学生进入普通班上课,那时我在问:为什么马来西亚不能?”

大会后,张友泽便下定决心,朝向融合教育的目标出发,说到这里,张爸爸露出骄傲的笑容说:“当年决定为展烽争取进入普通班就读,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提起时,100个人就有200只手举起说 ‘不可能’,不过,我们也办到了。” “If you can dream it, you can do it (Walt Disney)”。这句话也成为了张爸爸的座右铭。

他也先后于2008和2012年自费前往菲律宾参加 “盲人家长大会” 和泰国参加 “世界盲人联盟和国际视障人士教育学会 (WBU-ICEVI 2012)会员大会”,以从中吸取更多有关融合教育的知识和讯息。

每2个月走一趟教局!
张友泽说,从2006年8月开始,他就开始往教育局奔走,若有需要,他也会驱车前往中央教育部,为的就是帮展烽和视障儿童争取 “融合教育”。

“我差不多每2个月就会到教育局一趟,事前都会做足功课,一谈就至少一个小时,无形中也和当局建立了一个良好关系。”

他说,要实践 “融合教育” 的确不简单,尤其是视障儿童,在教材和设备方面的准备必须充足完善。每次拜访,教育局官员提出各项困难和问题时,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找出方案。

他举例,当局提出没有适合小学普通班的视障数学教材、教具时,他就会到各相关地方或上网搜索并取得资料手册,在下次造访教育局时交给有关官员。

他说,在与其他视障儿童的家长们积极推动下,到了2009年2月,终于给我们等到了好消息。

四年级转校就读普通班
有了好消息后,展烽于2010年从大山脚特殊学校,转入槟岛哈密顿国小就读四年级,开始了与普通孩子一起上课的学校生活。

当时,该校是根据展烽在特殊学校的成绩,把他编排在第一班上课。初时也是困难重重,即使该校已推行 “Integrated Programme with Inclusive Approach” 理念,但仍缺乏一些教材和设备。

张爸爸说,这其实是在他预料之中。在教育局选择履行该理念的小学时,他们建议 “哈密顿国小” 就是做了很多的准备。如果国小教材设备不足时,还可以向再那阿比丁中学 (设有视障班)借用。

“很幸运的是,哈密顿国小校长Tan Teik Fong也愿意接受这项挑战。”

读普通班初时被同学欺负   展烽努力不懈让同学接受
张爸爸也解释,当时还没有真正实行融合教育的计划,所以该校可说是 “综合教育 Integrated Education” 和 “融合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” 转型的试验计划。

他说,融合教育是让特殊需要儿童提升适应能力,及早融入社会为将来做好准备;同时也让普通孩子学会关心和接纳身心障碍人士,改变社会人士观念以塑造爱心社会。

“展烽在普通班上课后,初时会被欺负,但后来同学看到他努力不懈的精神后,对他肃然起敬,开始接纳和关怀。”

他说,哈密顿国小校长Tan Teik Fong也曾于2012年向媒体发表,学校在实行 “Integrated Programme with Inclusive Approach” 后,产生强大激励,让该校取得了25名学生考获全A的记录。

张展烽盼获自由平等机会
在 《大北马》 社区报记者的要求下,展烽写下了生活感言和期望:

开始时,我觉得没什么,因为那是我还小,也不懂失明是怎么一回事。我生来就是瞎的,从来没有看过这个世界。在我大约9岁的时候,我开始埋怨和责怪每个人,包括上帝。

多年来,我的父母不曾间断地给予我劝导和支持。随着时间流逝,我学会珍惜我所拥有的机会,最终冲破心里障碍并接受了现实。我将自己与视力正常的朋友相比,我开始觉得,我不会里离他们太远。我可以做到大部分普通人做到的事情,我也还能做一些事情是他们不能办到的。

对我而言,生活需要是简单和快乐。即使生活上有如此多的挑战需要去面对,我们都不应该放弃。无论是作为一个特殊需要人士或者普通人,我们拥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,同时也需要互相尊重。

未来,无论在学业或事业上,我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。我应有一个自由和平等的机会表达我的意见。我希望社会人士给我一个机会过正常的生活,就与其他视力正常的儿童无异。

Source
『路要自己走出来』 (JPEG)



[ Back ] [ Print Friendly ]